盟军敢死队3目标柏林 盟军敢死队 3
如果二战英美盟军占领柏林及奥德尼斯河以西会怎样
谢谢悟空邀请。不会怎样的,德国照样会被一分为二,该怎么样就会怎么样。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因为苏联解放了柏林,所以斯大林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大错特错,苏联在二战结束后,确实有很大的话语权,但是这些话语权的背后,是1300万钢铁洪流。这支钢铁洪流让整个西方为之胆寒。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解放柏林后,朱可夫率领的军队驻扎在欧洲,丘吉尔曾经想联合美国偷袭苏联军队,击败苏联,最终美国没有同意,而没有同意的根本原因,还是苏联的1300万钢铁洪流。
拳头硬,说话做事就硬,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德国曾有在西线与英美媾和,全力在东线抵抗苏军的想法,但双方目标差距过大。德国要的是完全的“和”,即至少保留领土及政体独立完整,而英美却要驻军并清洗纳粹政权,按英美体制进行改造。谈判破裂,希特勒最后的赌注“阿登反击战”又功败垂成,英美要达到占领柏林的目标,只能不顾伤亡加大军力投入。但据说有人估算攻占柏林要付出几十万的伤亡代价,于是更重视效费比及伤亡的美国将机会让给更看重政治意义的苏联。德国人当时的心思分两类,一部分是坚决按元首意志行事,无论敌人是苏还是英美都坚决抵抗;另一部分是对英美稍示抵抗,但对苏坚决抵抗。如果英美增兵攻打,阻力会较苏军小,但也不是一触即溃。而同时,苏联为不让柏林被英美占领,将不再顾及平民伤亡,而以快速获胜不惜彻底摧毁一切为原则,甚至押着德国平民推进,德国将成为人间地狱,英美接收一片废墟和百万难民。
在围攻柏林之前斯大林请求罗斯福和丘吉尔将攻打播柏林的任务单独交给苏联完成。所以美英军队在到达柏林之前就停止了进攻, 任凭苏军包围和摧毁柏林以示对希特勒野蛮入侵苏联的报复和处罚。巴顿将军极其不满这一决定, 曾打算率部单独进攻柏林, 并在战斗结束时发表言论要与苏军开战, 结果被解职,。如果发生美军和苏军同是攻入柏林, 那么就会发生德军拼命抵抗苏军而向美军投降的情况, 那么结果就是受降的美军与杀红眼的苏军擦枪走火甚至激烈交火。
二战,最大的赢家当属美国,没有第二,而且付出最少,政治,经济双赢。日不落大英从神坛跌落,失掉了所有殖民地,再谈崛起恐无可能。苏联损失最大有目共赌,仅仅攻占柏林就伤亡达到近40万,物资损失不计。
美军停止易北河,不去攻占柏林,并非像丘吉尔讽刺艾森豪威尔不懂政治。这恰恰反应美国政界的高明,用对手去消耗盟友的实力是极其高效有力的。美国终成霸主就是轴心国的死,盟友的血浇铸的,必定政治是实力决定。
首先更正一下,准确意义上应该称谓美英联军,这两个都是老谋深算的传统国家,在登录诺曼底成功成功那一刻,英国人丘吉尔就提到了大幕重新开启,并准备了东西方对抗的战略准备。
所以,不会出现你的假设的情况的,这不符合美英军队的作战逻辑,也不符合美英当时的国家利益,这更不符合他们的对德国的利息,也不符合他们消耗苏联的目的,也不符合让瑕疵必报的苏军宣泄怒火的原则,没有一个占领柏林最能让他们释怀的事情了。
所以,研究历史不是看故事,不是心血来潮添点故事情节测试一下反映,而是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相关利益方的考量和变化!
攻入柏林的是英美盟军还是苏联红军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先攻占柏林的是苏联红军,并且苏联红军把旗帜插在了柏林的国会大厦上,但是苏联为此牺牲了20万左右士兵的生命。
在美军,英军等众多盟军中,为什么是苏联首先攻占柏林呢?柏林是纳粹德军、希特勒最后的堡垒。柏林失守与否,可以说是纳粹最后的一道防线了。于是,几十万纳粹德军在死守柏林。美军的巴顿将军,英军的蒙哥马利和苏联红军都想自己的军队是第一个攻占柏林的,但是最后,艾森豪威尔力排众议, 英美盟军选择按兵不动,因为攻占柏林,尤其是巷战,会让己方损失惨重。于是,苏联红军首先攻打了柏林,历史证明艾森豪威尔的决定多么的英明。艾森豪威尔 苏联红军为了攻占柏林,牺牲了20多万士兵的生命,也就是说每5个进攻柏林的苏联红军士兵,就有一个要付出生命。苏联红军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来英美同盟军的腹黑,让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决战,这样可以削弱苏联红军的军力,盟军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