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的日本指挥官
偷袭珍珠港的历史意义
日军偷袭珍珠港更重要意义在于“偷袭”。“偷袭”本身并没有什么新意可言,而是采用了德军进攻波兰的闪电战的作战方式:“迅速突进”、“出其不意”、“集中优势”。
山本五十六以这种新的作战方式,打破了日本海军的传统的旧式作战方式,并做出了重大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深深地影响了日、美海军及军事史。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明明是死路,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这都是后话了,你得结合当时的情况具体分析。现在看,日本偷袭美国,美国回头给日本收拾一顿,最后日本打输了。而你在当时看,日本其实没啥别的选择,只有和美国开战这一条路可行。这个是日本的一场豪赌,拿国运在赌,赌的是美国和自己开战的决心。
看下当时日本的状况,日本吞并了朝鲜,占领中国部分土地,而这会儿,日本所需要的资源,这个占领区全都没有,尤其是石油这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压根就没发现。而这个时候,日本就开始对东南亚蠢蠢欲动了,而东南亚又是英美等国的势力范围,日本想要插手,势必会影响到英美利益。就这样,美国又断了他的资源来源,又冻结他的资产,这就等于是将日本逼到和自己开战的地步了。
(山本五十六与美国海军部长科提斯·韦伯的合照。)
战争是为了夺取资源,获得利益,日本占领地区是不少,但是资源并没捞到多少。继续在他所占领的地方消耗其实意义不大了,他要么去夺取新的资源地,和美国开战,要么撤退。这两个相比,撤退等于浪费了几十年的努力,而和美国开战,可能有希望。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愿意让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那就只有开战。
日本对美作战,属于是赌一把,为何说其是赌呢。我们看下当时的美国和日本,日本有很多高官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包括珍珠港事件的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这些人对于美国的实力简直是太清楚了,他们知道,和美国开战,一旦美国铁了心打,自己必输无疑,日本高层很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而当时美国又有一个孤立主义作祟,尤其一战结束,美国死了不少人,很多美国人不愿意打仗,尤其不在本土。那么,日本人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这一点呢?
就是这样,日本人开始对自己国运的豪赌。他们赌的是,自己消灭了太平洋舰队,切断了东南亚美军的后路,到时候,自己吞下了东南亚,美国是否会和自己选择和谈,是否美国国内会有反战情绪,如果美国选择了和自己和谈,要么继续贸易往来,要么承认自己吞下的一切,那日本就赢了,赌赢了。如果美国铁了心和自己打,那就完蛋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美国人同仇敌忾,罗斯福唾沫星子横飞的发表了一番演讲,全国动员和日本开战。这日本其实就是没看明白黄历,我们在后来的这个视角里看的可是很清楚了,美国参战之前,自己就已经把自己绑在同盟国这一块了。他持续对英国苏联输送物资,并且切断德国日本的资源,派出舰队给英国商船护航,他这个决心是很坚定的。
珍珠港事件,属于是日本对于美国和自己开战决心上的一种低估。很多战争,打输了的一方,都是低估了对方开战决心,比如甲午战争,大清就低估了日本的开战决心,海湾战争,萨达姆也是低估了美国人的开战决心,愣是没想到对方能铁了心收拾自己。
想必大家对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历史事件都十分了解。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对美国珍珠港进行轰炸,此次偷袭不仅仅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也引发了太平洋战争,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加入二战的导火索。
虽然日本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大家都知道,但还是对当时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军事实力都与美国相差甚远的日本会去袭击珍珠港表示不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究竟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让日本不得不以卵击石去和美国翻脸。
原来当时日本在诺门坎地区打了败仗之后迅速便将目光放到了东南亚身上,然而东南亚有一部分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对日本的侵占行为十分不满,遂停止了与其之间的外贸交易想是日本停止其扩张行为。却完全没想到日本做了与他们预想的完全相反的一个选择。
而说到这次不成功便成仁的偷袭行为还不得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时任日本联合舰队令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此人是个亡命赌徒,年轻时便曾因胆大而被各个赌场禁止进入,而他提出的袭击美国舰队的想法起初并没有被采纳,他甚至以辞职相威胁终于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如果不对美国采取措施再停止对东南亚的侵略占领,其就只能乖乖呆在家里做一个为美国所威慑住乖乖听话的小国,但如果冒险一搏如若取胜不仅能将美国最强有力的舰队毁掉,而当希特勒打败了苏联,亚洲势必是日本的天下,到时候美国在有什么想法也不好动手。所以综合来说就日本当时的情况与美国翻脸虽然冒险但却是最好的选择。
从此次袭击事件中也可以发现日本当时妄图称霸世界是因为的确是有一些实力的,不过也终因其违背天理人性的做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我认为从日本当权者角度分析,日本偷袭珍珠港不是死路,而是在当时情况下的一种抉择。
历史原因:日本历史上习惯蛇吞象,以小博大。早在丰臣秀吉时期,虽然日本实力弱,就提出要侵略朝鲜,然后占领天竺印度,征服亚洲的狂妄计划。美国虽然综合实力比日本强,但是日本提出偷袭珍珠港,挑战美国的计划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小博大成功的经验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壮了胆。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有13个师团20多万人,海军有76艘军舰,海军总吨位258000,俄军仅在远东就有二三十万人,海军总吨位80余万吨,俄国的海陆军实力大大超过了日本,但是日本取得了胜利,从沙俄手中获取了大量权益,这样就给了日本挑战美国,偷袭珍珠港,只要策略运用得当,也会成功的经验。
现实原因:由日本所处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必须偷袭珍珠港。日本是一个岛国,东面是辽阔的大海只能向北、向西、向南进行侵略,发动战争。在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达成的妥协,互不侵犯,表明日本已经放弃了北进,同时苏联的远东地区,人烟稀少,气候寒冷,对日本没有什么价值,直到现在俄罗斯也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开发,向西已经占领亚洲富庶的东部地区,已经达到进攻的极限。只能向南进攻,挑战美国。
东南亚战备建设的不完善给了日本可乘之机。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上确立了《五国海军条约》,美日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3,日本原本坚持10:7,现在达成的这个比例对日本是不利的,原因是英美做出了妥协——英美放弃在西太平洋建设和加强海军基地,使的日本海军在新加坡以北的太平洋有绝对优势,而当时苏联在远东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并且日本遭受了诺蒙坎的惨败,北进的胜算远没有南进的胜算高,所以日本决定南进,要南进必须摧毁南进的障碍,美国太平洋舰队,于是偷袭了珍珠港。
日本陆海军长期的矛盾造成偷袭珍珠港的实施。明治维新以来,长州藩掌握陆军,萨摩藩掌握了海军,此后双方为了争夺军费,矛盾很深,陆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海军在这时候还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且受到陆军的支配,要发挥海军的作用,只能是找西太平洋上唯一的对手,美国太平洋舰队。
在当时,日本虽然知道美国实力强,但总认为有获胜的机率,而不是认为挑战美国是死路,且受到历史惯性、现实的地缘格局、海陆军之间的矛盾的影响,使得日本不得不挑战美国,偷袭珍珠港。
如果日本决策的人都是蠢才,那么日本人不可能在全亚洲掀起那么大的风浪,所以当时日本做决策的人肯定有他们的目的,那就是资源,因为美国虽然名义上是中立,美国政府实际上一直是支持中国的,而且当时日本高层判断,美国最终肯定会参战,只是时间问题,但是日本的资源当时只够维持两年的,所以日本高层决定赌一把大的,梭哈了,赢则问鼎亚洲称霸世界,输则亡国灭种。日本是有机会赢得,所以值得赌一把,做大事的,能力和实力是重要的,运气也重要。
偷袭珍珠港电影叫什么名字
偷袭珍珠港的电影有好几部,分别是:
1、《虎!虎!虎!》,又译“偷袭珍珠港”,1970年。
2、《碧血长天》,The Final Countdown,1980年。
3、《珍珠港》,2001年。
4、《谍海风云》,2010年。
5、《中途岛战役》,1976年。
偷袭珍珠港电影叫《珍珠港》。
影片《珍珠港》是试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迈克尔·贝执导,本·阿弗莱克、凯特·贝金赛尔和乔什·哈奈特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区上映。
电影讲述了雷夫和丹尼这对好兄弟在参军时结识女护士伊夫林。雷夫主动请缨参加英国空军的作战,被击落掉进海里。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万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爱慕,最后发生一夜情。